特别报道

首页 > 特别报道 > 正文

特别报道

延安医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构建纪实

——基于“七个坐标”培养框架的实践探索


分享

发布时间:2025-09-17

作者:高曙光 陈飞倩 白倩      核稿:葛彬


延安的晨风,吹来枣园的槐香;窑洞的灯火,映红医者的初心。九月第一周,我们把“开学第一课”搬进革命旧址、搬进展厅、搬进阅兵屏幕,让红色基因与红医精神在新时代研究生血脉里一起奔涌。七堂课,七个坐标,扣好求学行医“第一粒扣子”,也标定人生航向“第一道光”。

一、寻根·铸魂:从校史窑洞到革命纪念馆——让“从哪里来”成为“向哪里去”的底气

91日,校史馆路遥文学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旧址,一条时空纵贯线1937→1948→2025折叠到同一天。泛黄照片里白求恩手术台与今日数字手术室跨屏相望;窑洞油灯与无影灯光交叠成红医火炬。新生在逸夫楼大厅集体默读《纪念白求恩》,齐诵为人民服务和医学生誓词,完成身份宣言:我们是延安的学子,更是人民的白衣战士。

二、思政·浸润:四场报告、一把“窑洞对”钥匙——把“大命题”讲成“小故事”,再把“小故事”还原成“大信仰”

92日晚,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曙光以《传承红色基因,培育医学栋梁》为题,从求索之路、精神之光、境界之升,讲述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规划,介绍了研究生学生工作体系和成果,并激励同学们要厚植医学情怀,明确求学方向,做政治坚定、技术优良,人民信赖的圣地红医。93日下午张文生老师在杨家岭旧址前,以《延安窑洞对及其现实启示》为题,解读历史周期率人民监督政府的内涵,勉励新生坚守医者初心,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、发扬好。93日晚,刘飞轮老师以《用延安精神淬炼灵魂》为题,讲述延安精神核心内涵,引导新生汲取奋进力量,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实干担当的行动自觉。94日晚,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张翔老师,围绕学位授予标准、规培细则、论文撰写等方面,全方位的讲述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实力,帮助新生进一步明确目标与方向。

三、沙场·点兵:阅兵屏幕前的“沉浸式国防课”——让“国家”从名词变成心跳

93日上午,图书馆10楼。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铁流滚滚。当方阵经过天安门,全体新生自发起立敬礼。那一刻,阅兵跑道与手术台无缝衔接:钢枪与手术刀,同为守护;迷彩与白袍,同为誓言。直播结束,屏幕定格在和平二字,大家把签名写在横幅上——“请祖国放心,健康有我

四、启航·誓言:窑洞广场上的“青春首映式”——让“教师节日”与“医学生誓言”同框

94日上午,杨家岭校区窑洞广场。与会老师们亲手为新生佩戴院徽,一代代延医人将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的誓言铭记于心,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无私奉献,为护佑人民健康和国家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第41个教师节表彰同步举行,获奖老师集体转身,接受学生献上的鲜花与掌声。学院党委书记葛彬在主持中讲到愿同学们铭记博学仁爱 精诚至善的院训,常怀敬畏之心、同理之心、仁爱之心,恪守医德、坚守底线,做有温度的健康守护者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医学人生。院长杨彦玲勉励大家要心怀大爱,锤炼仁心;要精勤不倦,追求真知;要勇担使命,不负时代。努力在临床、科研、公共卫生等岗位上发光发热,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医务工作者”。在《中国医学生誓言》回声里,2025级全体研究生举起右拳: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……”声音掠过杨家岭的晨鸽,飞向陕北的沟沟壑壑。

五、文化·滋养:一场“无声”的延河夜读——让“院训”在月光下长出回声

95日晚,自选动作延河夜读悄然上线。没有聚光灯,只有手机手电筒照在《纪念白求恩》《平凡的世界》《医学的温度》三本书的扉页。河水汩汩,书页沙沙,读到只要生命还可珍贵,医生这个职业就值得敬佩时,手电筒齐刷刷转向天空——光斑像无数颗跳动的心脏,把博学仁爱、精诚至善的院训写进延河涟漪。

六、淬火·检验:一场“延安精神应知应会”闭卷测试——让“入脑”走向“入行”

98日晚,星海楼105楼灯火通明,2025级研究生迎来特殊考试——“延安精神·红医精神应知应会测试。试卷薄薄两页,却分量千钧:延安精神的灵魂是什么?”“白求恩五种人标准指哪五种?”“‘窑洞对对当代医学生廉洁行医的启示?”没有选择题,只有简答与论述;允许翻笔记,却不许抄套话。90分钟里,笔尖与纸张摩擦出沙沙声,像一场无声的延河夜谈。阅卷结果显示,平均分93分,但老师们更在意的是卷尾那句自由作答——“如果延安精神有颜色,那一定是病人的血色与生命的绿色

七、规培·动员:把“安全第一”写进离校前的最后一课——让“校外基地”成为“第二延安”

99日清晨,赴西安、咸阳、宝鸡、榆林等7家规培基地的同学们挥一挥手带着老师们的期望开启了规培之路。行前“30分钟微班会:一张《规培安全思维导图》、一份《红医作风负面清单》、一句三查七对口诀,把延安精神细化为不迟到、不逾矩、不冷漠九字诀。车窗摇下,挥手宝塔山作别,也把纪律与仁爱一起装进行囊。

在革命圣地延安,宝塔山见证着医学教育的薪火相传。延安医学院立足红色文化根基,以“七个坐标”培养框架为核心,系统构建新生入学教育体系,引导广大学子将宝塔山的高度转化为追求卓越的学术信仰,将延河水的滋养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医者情怀,着力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,在健康中国的大地上,书写属于新一代红医的“延安故事”。



下一条:藏宝阁精选资料大全998附属医院:全面落实国家百万减残工程,筑牢健康防线